中西整合治療問答集

本院治療那些疼痛疾病?

答: 以治療骨科/傷科疾病為主,包括:
脊椎病:常見如椎間盤突出、脊椎滑脫、脊椎狹窄
關節炎:常見如肩關節炎、膝關節炎
筋膜炎:常見如頸部肌群筋膜炎、肩胛部肌群筋膜炎、腰部肌群筋膜炎、膝部肌群筋膜炎
滑囊炎:常見如肩峰下滑囊炎、鵝足滑囊炎
腱鞘炎:常見如橈骨莖突部狹窄性腱鞘炎(媽媽手)、屈指肌腱狹窄性腱鞘炎(板機指)。
肌腱炎:常見如肱骨外上髁炎(網球肘)、肱骨內上髁炎(高爾夫球肘)。
韌帶炎:常見如髕韌帶炎、膝關節內側韌帶炎。
神經卡壓症:常見如枕神經卡壓症、肘管綜合症。
關節囊炎:常見如頸椎關節突關節囊炎、腰椎關節突關節囊炎。
術後沾黏:常見如肩關節術後沾黏、脊椎術後沾黏。

本院整合針刀治療疼痛有哪些方法?

答:
小針刀療法
西醫注射療法
超音波導引注射療法

本院特殊設備儀器

答: 高級肌肉骨骼彩色超音波

本院治療脊椎病為甚麼不用開刀?

答:
中西整合治療,二十一世紀里程碑。
脊椎病初期治療以復健為主,照西醫標準若3-6個月症狀無法改善,就要考慮
開刀。
蔡院長數年前赴大陸學習針刀療法,對於脊椎病、關節炎、筋膜炎療效顯著。
針刀療法類似扁針灸的微創治療,
針刀不是刀,屬於針灸的一種,非開刀療法。

針刀療法的歷史說明。

答:
小針刀療法由中國大陸朱漢章老師所發明,至今已40餘年 (1976),1986年曾榮獲全國骨傷科華陀金像獎,1988年榮獲第三十七屆尤里卡世界科技博覽會金牌獎,2004年擔任世界中醫醫學會聯合會針刀專業委員會第一屆會長。於2006年去世。主要著作有小針刀療法(30萬字)1991年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,中國針刀醫學原理(210萬字) 2002年人民衛生出版社。
2003年9月中國大陸中醫藥管理局組織全國27家三級甲等醫院、29位博導進行針刀療法聽證鑒定會“小針刀療法”正式被命名為針刀醫學,並確定為一個醫學新學科建議推廣,“針刀醫學”成為與“針灸學”並列的同等級別學科。由朱教授主編、全國37所高校參與編寫的《針刀醫學》已經正式列入本科教材,並將於今年秋季在全國37所高校正式開課。
朱漢章老師將針刀醫學分成六大組成部份,包括病理生理學、影像學、手法學、診斷學、治療學和護理學。

針刀的發明過程?

答:
針刀醫學早期稱為小針刀療法,以小針刀做為針刺工具。這種治療上的創新緣起於朱漢章教授在1976年以古籍九針「鑱針」與「鋒針」的基礎結合現代醫學外科手術刀形式發展出來的小針刀療法。小針刀採用不銹鋼製成,針刃一般與針體的直徑相同,最常見的規格是 0.35 公釐的直徑與 0.45公釐寬的刃面,且都設計成拋棄式的一次性使用,從針刀的設計外型而言,針刀可以看作針灸毫針與手術刀的結合,既兼具兩者優點,又彌補了彼此的不足,不但有切割、剝離的功能,治療後不留疤痕、不需縫合,而且創傷小,術後恢復快,能降低手術併發症的風險。包含刃針、扁針、圓針等在臨床所見的名稱都是小針刀的別名!治療只要數秒、不需留針即可完成。由於針具非常細,刺入時痛感非常輕微也不需麻醉,進針針孔非常小、幾乎看不出治療點,以後也不會有疤痕。所以也稱為中醫的微創療法

針刀原理為何?

答:
利用超微小針刀 (0.3-0.8mm) 快速進針出針,松解組織粘連,消除硬結條索。不似針灸需停留30分鐘。

針刀特色為何?

答: 簡、便、廉、驗

針刀六大轉變為何?

將不治變為可治。
將難治變為易治。
將難癒變為速愈。
將苦性治療變微痛治療。
將有創傷性治療變為幾乎無創傷性治療。
將有併發症的手術變為幾乎無併發症的治療。

針刀適應症為何?

脊椎病:常見如椎間盤突出、脊椎滑脫、脊椎狹窄
關節炎:常見如肩關節炎、膝關節炎
筋膜炎:常見如頸部肌群筋膜炎、肩胛部肌群筋膜炎、腰部肌群筋膜炎、膝部
肌群筋膜炎
滑囊炎:常見如肩峰下滑囊炎、鵝足滑囊炎
腱鞘炎:常見如橈骨莖突部狹窄性腱鞘炎(媽媽手)、屈指肌腱狹窄性腱鞘炎(板
機指)。
肌腱炎:常見如肱骨外上髁炎(網球肘)、肱骨內上髁炎(高爾夫球肘)。
韌帶炎:常見如髕韌帶炎、膝關節內側韌帶炎。
神經卡壓症:常見如枕神經卡壓症、肘管綜合症。
關節囊炎:常見如頸椎關節突關節囊炎、腰椎關節突關節囊炎。
術後沾黏:常見如肩關節術後沾黏、脊椎術後沾黏。

針刀禁忌症為何?

答:
嚴重內科疾病
嚴重出血性疾病
施作部位感染
嚴重精神疾病
生命徵象不穩定

針刀診斷學包括哪些?

答:
主訴
病史
外觀
觸診檢查
結構檢查
骨關節檢查
神經學檢查

針刀的診斷包括哪些?

答:
臨床診斷
結構診斷
功能診斷
原因診斷
筋膜診斷

針刀的程序為何?

答: 定點、 定位、 定方向、 刺入及加壓止血

針刀針感為何?

答: 酸、麻、腫、脹

常見針刀副作用為何?

答:
感染
出血
暈針
折針
氣胸
神經損傷
內臟損傷

針刀需花費多少時間?

簡單治療: 只需花3-5分鐘
複雜治療: 則需較長的時間

針刀次數?

答:
一般原則: 每週一次,約三個月。
嚴重者: 每三天一次。

針刀痛不痛?

答:
微痛
注射麻藥可無痛

針刀注意事項有那些

答:
術前:
攜帶相關x光光碟片,詳細診斷,簽署治療同意書。如有服用抗凝血
劑,請事先告知醫師。
術中:
放輕鬆,若有不適如暈針請告知醫師。
術後:
一般八小時內禁止碰水,三天內禁止浸水,若有不適隨時通知醫師,術
後第二天起開始自我逐步整復。腳底針刀療需三天不能碰水且保持乾淨。板機
指針刀治療需七天不能碰水且保持乾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