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91224
#膝關節疼痛看不好,原來是貝克氏囊腫。
#脊椎骨關節病常常錯診,不易正確診斷。
#為疼痛找出路,為民眾謀健康。
#內容來源: 新和診所案例
[案例]
五十餘歲女性,右膝關節疼痛數週,外院診斷是退化性膝關節炎,因治療無效,至本院看診。經檢查後,發現右膝關節後腫腫,經超音波檢查後診斷為Baker’s cyst (貝克氏囊腫)。經超音波導引抽水兩次,大幅改進。(如圖)
[何謂Baker ‘s cyst]
貝克氏囊腫膝關節最常見的良性腫瘤之一。它是發生於膝關節後內側由膕窩滑膜囊所長出來的,類似手腕的腱鞘囊腫,這個滑膜囊是與膝關節相通的,當膝關節受傷或發炎時會產生過量的關節液,液體因而就會流入滑膜囊裡頭,使得滑膜囊變大形成囊腫。囊腫常伴隨著半月軟骨的破裂退化、關節軟骨退化變性與類風濕性關節炎。
要注意囊腫所呈現的大小與症狀會起起伏伏,當囊腫破裂時會引起小腿的劇痛與腫脹。臨床上的症狀最主要是膝關節後面的腫脹與〝緊緊〞的感覺,有時候病人也感到膝部的酸痛。小一點的囊腫可能沒有症狀,但是囊腫的大小是會改變。大一點的囊腫可能延伸到小腿後側,如果破裂就會造成疼痛,甚至會影響踝關節的活動範圍。
醫生檢查時可以比較兩膝的外觀,觸摸膕窩以斷定腫瘤的大小、硬度與觸痛的程度。腫瘤通常位於半膜肌腱與腓腸肌的內側肌腱之間,但也有例外。
臨床確定診斷依需依靠超音波。此症須與小腿的深部靜脈栓塞、發炎性關節炎、內側腓腸肌肌肉拉傷、表淺靜脈炎、運動後的腔室症候或軟組織腫瘤區別。
臨床上抽出液體的方式治療通常是治標,不容易奏效,因為囊腫的外被並未摘除,囊腫雖然暫時變小,但是液體很快又會累積回來。較有效的方法是針對造成囊腫的原因治療,少數病人因為囊腫很大,症狀不舒服,則須要手術摘除,手術後的復發率約 5%。
目前最新文獻報告,抽水後再灌注高濃度葡萄糖或類固醇,也會增加囊腫消退的療效。
[治療過程]
1091130: 積水 (第一次抽取積液)
1091207: 仍然積液(第二次抽取積液+注射類固醇)
1091216: 仍然積液 (第三次抽取積液+增生療法+小針刀)
1091228: 積液消退 (大幅進步、臨床觀察)
[增生療法濃度]
A 10 mL of a solution that was prepared with 5 mL of 50% dextrose, 4 mL of 0.9% NaCl, and 1 mL of 2% lidocaine
#中西醫師 (三十年行醫經驗)
#政大法律碩士
#中國醫藥大學博士
#教育部部定助理教授
#第十八屆台北市中醫師公會理事
#第二屆台灣針刀醫學會理事
#參考資料
針刀疼痛治療學思路 作者/蔡德祥 出版社/台北市中醫師公會
#本文為案例資訊,僅作為推廣針刀醫學療法衛教資訊之介紹分享,治療效果會因個人體質與術後保養而有異。
#本文案例均已經過當事人同意刊登露出,並經患者簽字同意拍攝照片影片上傳。
#蔡德祥醫師提醒您,任何醫療處置均有潛在風險,並非每個人都適合,本文內容僅供參考,實際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及溝通而定。
#因醫療法相關規定,本網站只做新知衛教,不會對個人做任何回覆,敬請見諒。
#有相關問題請就近洽骨科、復健科、中醫師,及早發現及早治療。
#新和診所關心您的行動力。
#807045